• 主页
  • 特辑
  • Travelogue 1 爱上绳文圣地、文艺温情小城——青森县八户市

Travelogue 1 爱上绳文圣地、文艺温情小城——青森县八户市

By Chun chun

Travelogue 1 爱上绳文圣地、文艺温情小城——青森县八户市

想要短暂地逃离大城市,去一个安静的避世之所,于是就踏上了这次八户之旅。


一大清早5点从大阪出发,坐上出租车,跟司机说我要去青森。司机大叔说,巧了他年轻的时候在青森市工作过一段时间。我说,我要去一个更加小众的地方。现查了一下日语读音,不规则发音,hachinohe——八户。一个不太被外国人知道的地方,却大有乾坤。美国一家高端旅行杂志《康泰纳仕旅行者(Condé Nast Traveler)》评论道,八户是一个被低估的日本最美旅游胜地;青森县的三件国宝(合掌土偶、赤丝威铠甲胄、白丝威褄取铠甲胄)都在八户;位于八户的“是川石器时代遗址”在2021年刚刚入选世界遗产;八户还是一个港口城市,鱿鱼、牡蛎、三文鱼、金枪鱼、青花鱼等海鲜堪称舌尖美味;八户更有史诗级优美海岸线,引著名实业家、文人墨客心向往之……


想到这里,心里就有些小雀跃,逃离大城市的喧嚣,去八户这座小众的城市,到了之后不开车,只坐电车和巴士,两天一晚,就这样开启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抵达青森机场,出机场大门后看到直达青森站的机场大巴,青森市区离机场不远,大约30分钟后抵达青森站,买了一张开往JR本八户站的车票。仿佛宫崎骏动画片中的电车一样,蓝色小清新图案的“青森铁道”电车乖巧地等着乘客,不像大城市一样有快车,而是每站都停,一共要坐二十站才能抵达八户!但是旅途的意义不就在此吗?把平时的快节奏放慢一些,静静地看车窗外的风景,于不经意间获得新的发现,为开启后续的旅程定好基调。

慢悠悠地坐了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了八户站。八户站是一个通新干线的车站,一楼大厅里摆放着八户三社大祭时实际用过的神轿(日语叫山车),简直太宏伟了吧,可能有两层半楼房那么高。三社大祭起源于江户时代,八户最古老的神社——龗(ling)神社,为了向神灵祈求丰收,表达感恩而开创此祭典,疫情前每年7月31日至8月4日都会声势浩大地举办,每年都会重新制作27辆神轿,神轿的题材由各个组织自行规划,有的是杨贵妃,有的是西游记,日本民俗文化与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一斑。八户三社大祭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遗产,当地人不是单纯为了振兴旅游,而是作为八户世世代代相传的一项传统文化,祖祖辈辈呵护至今,让人肃然起敬。

从八户站转乘到本八户站,把行李寄存在车站附近的酒店后,步行去觅食。车站附近非常安静,店铺完全保留了昭和的气息,时间仿佛凝固了,走在这里,似乎走在似曾相识的日本电影里。第一次来,就仿佛在梦中来过千百遍,泛起一阵乡愁,这种感觉刚刚好。

顺手上网查了查,锁定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日式料理店——“创作和食·菊粹”。里面坐满了客人,只有一位厨师像陀螺似的忙活,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快速,转身、弯腰、蹲下、起立……一会儿烹炸,一会儿摆盘,身段灵活极了。来到八户,怎能错过海鲜。老板娘说今天推荐的定食是炸牡蛎套餐,就是它了。不一会儿就端了上来,从来没有吃过那么新鲜多汁的牡蛎,仿佛溏心蛋般,是半熟的,肉质鲜美,汁液满溢,在不破坏牡蛎营养成分的前提下确保了表皮酥脆,心里不由惊呼,太好吃啦!

吃饱抹抹嘴,在街边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今天要去的第一站——是川绳文馆。提到绳文,脑海里只联想到绳子在陶器上按出的粗犷条纹和原始纹样,以前通过书本还了解到,绳文时代延续了一万年,是弥生时代之前的时代,那时水稻还没有在日本种植,绳文人以采果、捕猎为生。所以,我想,那时的人们或许还是蒙昧混沌的状态吧。然而去了绳文馆,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绳文人的精神世界是如此丰富,有着高超的技术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是川绳文馆主要陈列的是八户市“是川遗址”“风张1遗址”等遗址出土的文物,旨在传播日本绳文时代的文化魅力。其中,“是川遗址”跨越绳文时代前期至晚期,出土了土偶、土器、弓箭、饰品等文物。就拿绳文时代晚期的“是川遗址”来说,出土了带有云形图案的陶器、象征女性的遮光器土偶以及纹样纷繁复杂的道具,彰显了是川之美。1957年,“是川遗址”被指定为国家史迹“是川石器时代遗址”,2021年作为“北海道·东北北部的绳文遗址群”的组成部分,入选世界遗产。原来八户这座小众城市,真是大有内涵呢!

绳文时代的一个标志性文化符号就在于土偶。早期的土偶制作古拙,中期种类增多,晚期臻于成熟。有的表情幽默,让人忍俊不禁;有的咧着嘴,像天真的孩子;有的堪称绳文的“思想者”,歪着头在思索着什么。值得一提的是遮光器土偶,由于酷似因纽特人除雪时所戴的遮光眼罩而得名,大大的眼睛、中间一条缝,身体丰腴,以复杂精巧的绳文图案修饰,虽原始朴素却造型匀称,透露出美学特质。

最受关注的就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国宝“合掌土偶”了,它出土于“风张1遗址”,是该遗址出土的大约70件土偶中唯一一尊形状完好的土偶。它被单独置于一间调暗的房间里。这个宝贝被发现之初,左腿残缺,于不远处找到,裂缝部分有采用沥青修复的痕迹,可见绳文人对这个土偶是多么的爱惜。普遍认为它是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祭祀器具,有观点认为“合掌”意味着祈求上天庇佑,也有人认为坐姿展现了女性坐着生产时的姿态,可能象征着绳文人对繁衍生育的自然崇拜以及对女性顺利生产的祈求。

而说到土器,早期土器有圆筒形、深钵形,中期有大家所熟知的火焰形,后期有壶形、注口形等,极富力量美感与神秘色彩。就连冈本太郎也不禁称赞道,“当不经意地接触到绳文土器的粗犷而不协调的形态与纹样时,任何人的心都会为之一震。特别是(绳文时代)中期土器的精湛程度无以言表。隆线纹激烈地重合、隆起、下降、回旋,充满了穷追不舍、近乎偏执的紧张感,而且带有纯粹透彻的神经敏锐度。就连一向主张超自然激超主义为艺术本质的我,也忍不住想尖叫”(笔者译,引自冈本太郎《绳文土器论》)。可以说,是川的美在于出土物具有完成度极高的匀整外形、狂野粗放的装饰图形花纹,无不展现了绳文人高度的艺术美感。

绳文人对美的追求还表现在漆的使用上,他们会栽培漆树,从漆树皮上刮出漆液,把土偶、陶器、饰品涂成鲜红色,妇女会戴翡翠项链,戴红漆耳环,套圆圆的红漆手镯,还会制作精巧的红漆木梳,不禁令人赞叹绳文人的巧手和美学意识。据考古挖掘发现,绳文人的衣服上还有刺绣花纹呢。

除常规展外,还有企划展,参观时恰巧碰到的是《食与绳文人》展,透露一个刚刚知道的知识,绳文人为了分辨哪个是毒蘑菇,会制作各种形状的蘑菇模型,堪称蘑菇图鉴,发挥了教育科普的作用,比书籍更加立体生动呢。可见绳文人也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当语言和文字不发达时,人类的观察能力总是很敏锐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得益于有山有海的自然环境,绳文人以栗子、核桃等坚果为主食,以鱿鱼、鲈鱼等70种鱼类,350种贝类,以及鹿、鸟等禽兽类为蛋白质之源,以盐和鱼酱为调味料,还会酿酒,会用蛇骨泡酒,会蒸、会煮……我笑称,照绳文人的吃法,应该不会有“三高”吧。不由得让我也产生了对现代生活的深层思考,也许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本真,就是最好的选择。

看一座城市品质如何,就要看它为市民创造了怎样的艺术文化生活,留给本地人何种宝贵的精神记忆,以及如何践行传统文化。八户市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从是川绳文馆打车原路返回繁华街,不禁被这座整体为白贝壳色的两层现代化建筑所吸引。建筑一面整体为落地窗,从外面就可以透视到内部全貌,没有柱子,内部完全中空,充满自由开阔的气息,这就是于2021年11月升级后重新开放的八户市美术馆

走进去,只见门口有两台推车,摆着精致而充满艺术元素的工艺品、特色商品,件件都让人爱不释手。

再往前看,宽敞的大厅里摆放着很多长长的桌椅,无论是谁都可以来这里歇脚、交流讨论、自习、阅读,而且可以带吃的喝的,只要是怀着一颗交流的心,对美和艺术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求,都来者不拒。让人自由地交流、栖息、吸收艺术和知识的养分,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八户市美术馆就是要提供这样的平台,为百年之后的八户市播下艺术的种子。


透过一楼的宣传展板,我了解到,这里举办过多场市民活动,比如以八户市蜚声海内外的最美海岸——种差海岸为题材的系列学习活动:小学生绘画写生讲评会、市民共办种差画廊、美术舞台艺术、市民自创自卖手工艺品等。八户市美术馆认为,注重参与和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就是最好的艺术教育。尝试跳脱美术馆陈列展示的既有框架,探索美术馆的理想模式,让市民亲自参与艺术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不期而遇,在交流的过程中迸发灵感;通过挖掘新的地域资源和共创伙伴,开展艺术与城市建设、经济、福祉等各种主题融合的活动,来激发城市的活力。所以说,八户市不仅是绳文圣地,还是一座全体市民参与的文艺之城。

如果说八户市美术馆是这座文艺之城的门面担当,那么八户门户博物馆就是内涵担当了。5层方形的气派建筑,整面为透明玻璃,宛如水晶一样,闪耀着通透敞亮的光芒,把古往今来的变迁、传统文化、工艺品、美食、音乐、建筑、绘画、工业产业等一股脑儿地囊括了进去,俨然八户整座城市的缩影。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若干粗壮的柱子上悬挂着一排排色彩艳丽的八户传统工艺品“八幡马”,阵容壮观,憨态可掬,共有288匹,其中有2匹马怀了小宝宝,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细细寻找一番。八幡马约有700年的历史,是日本三大马形玩具之一,这些马都是八幡马第四代职人大久保直次郎,只用一把砍刀采用“一刀雕”的制法雕刻而成的。

一楼还有一个不容错过的看点,休憩区的墙面上有八只狮子头打齿机关钟,一到整点,中间最大的狮子头就会窜出,左右转头,上下牙齿猛地合并,随着一声脆响,其他七只狮子头也会齐刷刷地张嘴合嘴,响声震耳欲聋,而且极有节奏感,很好地还原了八户三社大祭的神乐狮子舞“一齐打齿”的旋律。

除了各种展区外,1楼还入驻了八户广播站、礼品店、咖啡厅、旅游咨询台,2楼和3楼有特色餐饮店,4楼开辟了儿童游乐区、南部裂织传统工艺体验区,5楼为市民提供工作坊空间。集观摩、体验、娱乐休闲于一体,用包罗万象来总结一点都不为过,真正做到了不仅服务游客,传播文化,也起到了造福市民的功能。

八户门户博物馆对面也有同样气派的建筑,不设大门,整体与外界连接。在空阔广场里可坐下休息,看墙面悬挂的超大电视,听耳边金属棍在潺潺流水下自动敲击出的叮咚声。走上高台,一家钢琴赫然映入眼帘,任何人都可以弹奏,怎一个开阔通透、怡然自得可以形容。传统与现代交融,艺术与音乐齐飞,就这样静静地坐在这里发呆,找到自由喘息的节拍。

八户的幸福感还源于美食。逛到这里,已经夜幕降临,从门户博物馆走两步,就来到了“八户屋台村 三六小巷”。日语叫做“三六横丁”,所谓“横丁”就是胡同、小巷的意思;名曰屋台,其实不是露天,而是鳞次栉比的包厢般的居酒屋,每家店都是同样的大小,最多只能容纳8个人就座。也许是10月份去的,为了保暖,店都关着门,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店里的光景。想要尝尝当地传统家常风味,于是我走进了一家老奶奶开的店,这家店里面只能容纳5、6位客人,以L字形围坐在柜台边,正因为这种布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拉得很近,被一种氛围感所渲染,即使只是静静地发呆,或默默地听别人讲话,也丝毫不会显得尴尬,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宽容与善意会放到最大。

和蔼可亲的老奶奶,给我上了一份茄子前菜。听了建议后,我点了八户当地捕捞的秋刀鱼、鲷鱼双拼、生虾、烤鱿鱼、黑蒜和煎饼汤。秋刀鱼和鲷鱼往往是煮着吃或烤着吃,而最好吃的吃法莫过于生吃,肥嫩的秋刀鱼清爽可口,晶莹剔透的鲷鱼透着清甜,油润有嚼头。生虾个头庞大,鲜甜有嚼劲,虾头更是饱满多汁,浓郁鲜美。

烤鱿鱼搭配蛋黄酱吃,我第一次尝试这样新颖的吃法。鱿鱼肉质鲜嫩Q弹,与蛋黄酱堪称绝配,二者相得益彰,互相成全,美味就在唇齿间自然地绽放开来,满口留香,让人意犹未尽。

最让人惊讶的是黑蒜,完全没有刺鼻的蒜味,而是如葡萄干般的甜味,柔软的质地宛如吃着黑巧克力,妙不可言。老奶奶说把蒜放在电饭煲里保温,慢慢发酵两个星期就可以制成。当地人也会自己做黑蒜,一般会在自家车库里发酵,否则房子里的气味太大就没法待了。说到这里,满屋子的人都扑哧一笑。青森的大蒜产量居全国第一,黑蒜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近年来成为备受推崇的健康食品。想到这,我又多吃了一个,离开青森前还买了很多黑蒜。

最后上来了一碗八户家常汤——煎饼汁,里面有三四片泡软了的煎饼,还有胡萝卜、蟹味菇等丰富的蔬菜。煎饼嚼劲十足,汤汁鲜美,是用鱼熬制的。我问:“煎饼这么有嚼劲,是不是用糯米做的呀?”老奶奶说:“是普通的面粉哦。”后来我才知道,由于青森寒冷,水稻经常歉收,用面粉做的煎饼就成了耐保存、抗饿的佳品。二战前青森农户大多有铁模具,人们就用面粉和水混合成面糊,摊到模具里制成圆圆的薄煎饼。将这种煎饼放到味噌汤或者火锅里吃就成了“煎饼汁”。原来煎饼汁还承载着这样的历史啊。


此时大家吃得心满意足,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慢慢地找到了一些情感共鸣……也许,最好的遇见就是不期而遇,屋台村就是这样的地方,尽情吐露自己的心声,在爽朗善意的笑声中化解烦恼,获得内心的感动。


爱上一座城,就是这么简单。从三六小巷踱步回到本八户站前的酒店。明天去种差海岸,会有什么样的美景等着我呢?伴着这样的期许,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接第二篇



参考文献

冈本太郎 1952《绳文土器论——与四维的对话》杂志《水绘》1952年2月期

浏览此页面的人还看了这些网页

Travelogue 2 黑尾鸥眷顾的芜岛神社、优美恬静的种差海岸、美食主题乐园八食中心
more
to top